道路桥梁论坛
....欢迎光临 道桥网 cndao.com 道路 桥梁cndao.cn....
上传资料
请您留言
用户中心
帮助中心
未经本站及上传用户许可,严禁任何单位及个人转载本站资源!
资料名称:
高原寒区隧道建设技术2017版
资料大小:
46,448,785(字节)
上传用户:
lgr1962
上传时间:
2021/12/30
资料类别:
电子图书
下载/浏览:
3/584
下载金额(元):
¥5.00
<<单击可放大图片)
详细说明:(可重复下载,系统只计一次费用)
(
下载即默认同意本站服务条款
)
相关资料:
高原寒区隧道建设技术2017版
寒区公路隧道技术规范-意见稿2020
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
“3S”技术与高原机场建设工程2011版
川西高原高速服务区建设指南-意见稿
T∕CECS-2023寒区公路隧道设计标准
寒区公路隧道设计标准-意见稿2018
寒区隧道气温测试及纵向排水系统设计探讨
pdf扫描文件共270页 高原寒区隧道建设技术 作者:陈宏伟;任少强;朱永全;吴应明;王平安;冀胜利 ;谭忠盛;杨星智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书为高原寒区隧道建设技术与实例。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青藏高原典型铁路隧道工程概况及特点, 寒区隧道洞内环境温度场分析,风火山隧道冻土围岩保护技术,隧道洞内碎屑流、高地应力薄层板岩隧道大变形和软硬岩接触带隧道突水涌泥施工技术,严寒地区富水隧道冻害防治技术,高原隧道施工机械保障和高原隧道施工人员健康保障技术等。 作者简介 任少强,陕西蓝田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中铁20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现场科技攻关工作,参加了南昆、西康、西南、青藏、兰新二线等多项铁路大线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是20局集团科技骨干之一。先后荣获陕西省劳模、火车头奖章、“十二五”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总工程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朱永全,男,1960年3月出生,著名隧道专家、教授、博导、全国劳模,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地下工程系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家“地下工程教学团队”和河北省“隧道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陈宏伟,字省非,甘肃甘谷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王平安,男,1978年9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隧道高级工程师。冀胜利,男,1968年10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地下工程与隧道专业,教授级高工。谭忠盛,男,1963年5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星智,男,1987年6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工程师,项目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桥梁和轨道工程施工技术。 第一章 青藏高原典型铁路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 一、风火山隧道 二、祁连山隧道 三、大梁隧道 第二节 高原环境特征 一、风火山地区 二、祁连山和大梁地区环境特征 三、气候状况及降雨量 四、生态环境及保护要求 第三节 高原地质特征 一、风火山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二、祁连山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三、大梁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四节 隧道工程特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 二、环境保护 三、冻土隧道施工技术 四、隧道长距离穿越碎屑流地层 五、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 六、穿越高压富水软硬结合段落长,施工过程突水涌泥 七、高海拔隧道冻害问题严重,防止冻害发生难度极大 第二章 寒区隧道洞内环境温度场分析 第一节 寒区隧道洞内空气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基础 一、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及性质 二、隧道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 三、围岩传热学理论 四、寒区隧道内空气与围岩对流换热耦合控制方程 五、Fluent求解寒区隧道内导热与对流换热耦合问题 第二节 寒区运营隧道洞内温度场计算分析 一、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 二、自然风速影响因素分析 三、洞外环境气温影响因素分析 四、洞外环境气温与自然风速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五、围岩温度(地温)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分析 一、计算模型的建立 二、 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的设置 三、自然风速计算结果及分析 四、洞外环境平均气温计算结果及分析 五、围岩初始温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祁连山隧道洞内空气及围岩温度场计算分析 一、祁连山隧道现场温度实测 二、祁连山隧道洞内空气及围岩温度场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 风火山隧道冻土围岩保护技术 第一节 隧道供热保温与控制系统 一、寒季洞内供热风温估算和供热系统加热量计算 二、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专用通风/空调一体化机组的研制 三、供热通风系统的控制 四、洞内施工防寒保温技术 第二节 冻土围岩融化圈深度对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一、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 二、计算结果与分析 三、洞内外环境与岩面温度测试分析 第四章 祁连山隧道碎屑流形成机理及稳定性控制技术 第一节 碎屑流工程特征与形成机理 一、碎屑流定义 二、碎屑流工程特征 三、碎屑流形成机理分析 第二节 隧道穿越碎屑流稳定性控制技术 一、碎屑体超前预报 二、掌子面封堵 三、超前高位泄水 四、超前支护 五、初期支护 六、小结 第五章 大梁隧道高地应力薄层板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第一节 薄层板岩工程特性 一、地质概况 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 三、地应力 四、软岩变形特性 第二节 高地应力板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分级 一、隧道大变形机理 二、隧道大变形的分级方法 三、大梁隧道大变形等级的划分 第三节 支护参数及预留变形量 一、现场试验 二、极高地应力变形的统计分析 三、预留变形量 第四节 薄层板岩隧道施工锚杆作用效果 一、现场测试 二、锚杆控制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三、锚杆作用效果分析 第五节 薄层板岩隧道格栅与型钢作用效果 一、现场试验方案设计 二、试验结果 三、型钢与格栅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第六节 薄层板岩隧道施工变形辅助控制技术措施 一、大拱脚 二、长锁脚锚管 三、钢腰带 四、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 五、仰拱换填 第六章 富水断层及软硬岩接触带隧道突水涌泥防治技术 第一节 隧道施工突水涌泥灾害情况 第二节 突水涌泥灾害特征和原因分析 第三节 防治技术 第七章 严寒地区富水隧道冻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国内外寒区隧道冻害调研及冻害程度划分 第二节 隧道保温段长度分析 第三节 隧道保温层厚度分析 第四节 防冻胀内置式保温衬砌结构 第八章 高原隧道施工机械保障技术 第九章 高原隧道施工人员健康保障技术.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