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论坛
....欢迎光临 道桥网 cndao.com 道路 桥梁cndao.cn....
上传资料
请您留言
用户中心
帮助中心
未经本站及上传用户许可,严禁任何单位及个人转载本站资源!
资料名称:
60+90+60m连续梁毕业设计书
资料大小:
2,781,184(字节)
上传用户:
382025276
上传时间:
2011/3/22
资料类别:
教育考试
下载/浏览:
5/2297
下载金额(元):
¥12.00
<<单击可放大图片)
详细说明:(可重复下载,系统只计一次费用)
(
下载即默认同意本站服务条款
)
相关资料:
60+90+60m连续梁毕业设计书
60+90+60m预应力连续梁桥博数据
★60+90+60m连续梁图纸(支架现浇)3/3
★60+90+60m连续梁图纸(支架现浇)2/3
★60+90+60m连续梁图纸(支架现浇)1/3
60+90+60m连续箱梁图纸+计算
60+108+60m连续梁桥毕业设计
★60+90+60m连续刚构桥全套施工图纸
连续梁毕业设计,包括地质资料等。。 雀鼠谷大桥设计书 doc共79页 完成时间:2010-6-12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桥面宽度::2×(0.5+净—11.5+0.5) 4、抗震烈度: 7级烈度设防 在本设计中,根据地形图和任务书要求,依据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下承式拱桥三种桥型方案。按照“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的桥梁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桥型的比选最终选择60m+90m+60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本次的推荐设计桥型。 本设计利用桥梁博士软件进行结构分析,根据桥梁的尺寸拟定建立桥梁基本模型,然后进行内力分析,计算配筋结果,进行施工各阶段分析及截面验算。同时,必须要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次内力和温度次内力等因素的影响。 本设计主要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上部结构设计,设计中主要进行了桥梁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桥梁荷载内力计算、桥梁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桥梁预应力损失及应力的验算、次内力的验算、内力组合验算、主梁截面应力验算。 最后,经过分析验算表明该设计计算方法正确,内力分布合理,符合设计任务的要求。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1 1.2技术标准 3 1.3地质条件 3 1.4采用材料 4 第二章 方案比选 5 2.1构思宗旨 5 2.2比选标准 5 2.3设计方案 5 2.3.1设计方案一 5 2.3.2设计方案二 6 2.3.3设计方案三 6 2.4方案比选 6 2.5方案确定 7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总体布置 7 3.1桥型布置 7 3.1.1孔径布置 7 3.1.2桥梁截面形式 8 3.1.3桥梁细部尺寸 10 3.1.4桥面铺装 11 3.1.5桥梁下部结构 11 3.1.6本桥使用材料 11 第四章 荷载内力计算 12 4.1全桥结构单元的划分 12 4.1.1 划分单元原则 12 4.1.2桥梁具体单元划分 12 4.2全桥施工节段划分 13 4.2.1桥梁划分施工分段原则 13 4.2.2施工分段划分 13 4.3主梁内力计算 13 4.3.1恒载内力计算 13 4.3.2悬臂浇筑阶段内力 13 4.3.3边跨合拢阶段内力 14 4.3.4中跨合拢阶段内力 16 4.3.5桥面铺装阶段内力 17 4.3.6支座位移引起的内力计算方法及结果 18 4.4活载内力计算 18 4.4.1活载因子的计算 19 4.4.2横向分布系数的考虑 20 4.5荷载组合 20 第五章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1 5.1钢束估算 21 5.1.1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 21 5.1.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计算 23 5.2预应力钢束布置 27 5.3预应力损失 28 5.3.1摩阻损失 28 5.3.2. 锚具变形损失 29 5.3.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 29 5.3.4预应力筋的引力松弛损失 30 5.3.5收缩徐变损失 30 5.4预应力计算 31 5.5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33 第六章 次内力验算 38 6.1徐变次内力的计算 38 6.2 预加力引起的二次力矩 39 6.3 温度次内力的计算 39 第七章 桥梁内力组合 39 7.1内力组合的原则 40 7.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40 7.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43 第八章 主梁截面验算 45 8.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45 8.2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47 8.2.1 正截面抗裂验算 47 8.2.2 斜截面抗裂验算 50 8.2.3 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50 8.2.4 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验算 51 8.2.5 混凝土的主压应力验算 51 8.3 短暂状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力验算 51 致 谢 52 参考文献 53 附录:外文翻译 54